“分層走班”就是學校通過考試成績把學生分為上中下,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互相幫助,上幫下,中等生努力爭取上等生,下等生爭取成為中等生的過程,發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競爭力,誰都不愿意永遠呆在“最底層”,所以只能努力學習提升成績,但也有部分家長和學生不認同這樣的教育模式。下面秦學教育的小編就來說說如何看待中學生“分層走班”?有什么優勢和劣勢?
如何看待中學生“分層走班”?
“分層走班”可以,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,比單純的劃分尖子班和普通班,把學生分等、分類要好得多。
“分層走班”關鍵在一個“走”字上??梢园淹昙壍膶W生按成績分成A、B、C三個層次,每次大型考試后,依據學生的考試成績,讓學生在三個層次的班級中“走”起來。比如,如果“C”班的學生成績有進步,可以調到“B”班或“A”班;如果“A”班的學生成績退步,可以調到“B”班或“C”班,這樣走班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,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。
“分層走班”要均衡搭配師資。不可把優秀師資都集中到“A”層次的班級上,相反,應著重加強“C”層次班級的師資力量,如此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。
與“分層走班”相配套是對教師教學質量的“分層評價”,教師應在同一層次的班級內比教學質量。不可將“C”層次班級的教學質量,與“A”層次和“B”層次班級的教學質量相比對。
分層走班有什么優勢和劣勢?
分班很多時候都是按照總分來劃分的,但有不少學生都是有偏科的情況的,有的學生理科較好,能夠排的上名次,文科較差,嚴重拖后腿,如果把他安排在基礎班,他的理科知識就吃不飽,如果安排在尖子班,文科知識又跟不上,對于學生來講,最理想的當然是可以選擇和自己學科成績匹配的班級來上課。
比如我英語差的話,我就找一個英語基礎班,數學好,我就選一個難度大一點的班,這樣最能提高我的綜合水平。但是如果實行按科目來分班的話,學校的資源(師資和場地)是遠遠跟不上的。
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關于如何看待中學生“分層走班”,以及分層走班的優勢和劣勢。各位同學和父母可以詳細的參考一下。